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设计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2 11:48:20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5篇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5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共三节,描述了宁静的早晨,雪花飘飞,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时的喜悦心情和期盼之心。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自学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联想。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最近刚下了一场雪,大家有没有到雪里玩呀?玩了什么游戏?人们赞美雪,不同的人对雪的感受不同,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笔下的雪有别样的滋味。让我们一起来品读。

二、初读课文,扫请障碍

1、请同学们大声的把课文读一读,注意看准生字、新词,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字、新词看准了吗?谁想来大声的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

1、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作者在第一小节中描写了自己严重的雪景,二三小节诗人此刻却惦记着夏天树林里的一个孩子。

2、慢慢地、静静地读一读诗歌,找出描写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到的诗句并细细的读一读。

3、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听这篇课文的朗读,展开丰富想象。

4、播放录像或课件:在静静的画面中想象夏天树林里发生的故事。

5、交流学生想象的夏天树林中的画面。

6、指导朗读。

7、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着类似的经历吗?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由质疑,自主解疑。

(了解作者艾青,诗中所写的小孩究竟是谁等。)

五、试着背一背这首诗歌。

六、总结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喜悦和期盼

下雪————夏天的树林

(安静、洁白)(小孩:天真、快乐)

作业设计:办一份关于雪的手抄报。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展示图片

孩子们,你们见过雪吗?

(二)介绍诗人

艾青简介

浙江金华人,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这个笔名发表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代表作品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等。

(三)初读感悟,扫清文字障碍

1.翻开书126页,自己读诗歌,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并想办法认识它。

2.出示本课生字词

3.分小节朗读

(四)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1.读第一小节,并思考下雪的早晨有什么特点。

洁白 宁静(安静)

2.在这样美丽的早晨,你会想到什么

生自由发挥想象

3.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和同学们的想法是否一致

生自由读第二小节,并思考看到这样的雪诗人想到了什么?

夏天树林里的早晨,一个孩子在捉知了、蚂蚱

4.再读第二小节,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诗句并画起来。

5.这个孩子时怎么捉小虫的,请用“△”把相关动词画起来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讲解人物描写方法(动作描写)

5.你觉得这个小孩此时的心情怎么样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神态描写)

6.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

(天真、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7.指名读,把孩子的那种可爱、快乐、自由自在的感觉读出来,让大家感受一下。

8.教师配乐朗读

9.全班齐读。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诗歌并背诵,想想第三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了解诗歌叙述的是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诗人想起夏日树林里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尽情玩耍的情景;体会诗人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向往。

初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练习背诵诗歌。

发展性目标: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渗透对诗歌意象、意境解读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诗歌象征手法的浅显认识;

激发学生的灵感,创编诗歌,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

道德情感目标:

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淳朴,真实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及创作欲望。

二、设计意图与设计思路分析

教学中,力求体现“初读感悟――入诗境、悟诗情――抒发诗情――即兴创编”的设计思路。

第一步,谈话导入,初读感悟

选择学生喜欢的话题,作为激发学生学诗的突破口,使学生自然地联想到雪,对《下雪的早晨》这个题目充满兴趣。配乐范读,使学生从范读中对本诗的韵律美、音乐美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在教师的范读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后,再由学生自由地朗读全文,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初步感悟。

第二步,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1.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课件呈现的是洁白的雪世界配以悠扬的轻音乐,指名朗读和自由读使学生体会出这个早晨静谧美好。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

启发学生尽情想像在“这样的早晨,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借此结合已有经验展开想像,然后再通过自由朗读2、3小节,看看诗人的思绪飞到了哪里。

3.引导学生解读意象,体会孩子的可爱

出示画面和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深入诗境。和着音乐一起朗读第二小节,学生对这个小孩的喜爱之情便油然而生,有的甚至会对这个小孩能够如此尽情地 ……此处隐藏1496个字……生模仿诗歌这一特点即兴创编诗歌做到必要的指导。

(四)在诗歌教学我注意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在第1小节中,启发学生想像飘雪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引生入境。读第2小节时想像孩子在树林中玩耍的情景,感受孩子的可爱。读第3小节时,请他们想像这个孩子是谁?诗人为什么会在这个下雪的早晨想到他?我尽量激发学生大胆想像,力求他们通过丰富的想像去演绎诗人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经验,与诗歌中的情感经验进行比较,从而产生共鸣,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内存。在学生感悟诗情后,通过画面引导学生联想,他们会想到什么,将想像到的模仿诗人进行创编,这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还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

(五)根据诗歌教学特点,以朗读、背诵作为学习诗歌的主要手段。

因为诗歌的欣赏是需要感情投入的,而使感情投入的最基本的方式是读,所以课上我请学生以多种方式用心地去读,去品,读中感受了语言美和韵律美,读中感悟了诗情,读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体会了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感受和体验了诗歌的意境和形象,得到陶冶和审美愉悦。

而背诵诗歌不仅使学生对诗歌意境加深体验和感受,还能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兴趣和能力,并帮助学生对一些语言现象潜移默化地形成于自己的语言结构中,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基础性目标:

了解诗歌叙述的是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诗人想起夏日树林里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尽情玩耍的情景;体会诗人对美好纯真生活的期盼向往。

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发展性目标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渗透对诗歌意象、意境解读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灵感,创编诗歌,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

3.道德情感目标

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淳朴,真实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及创作欲望。

4.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的情境,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启发学生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思路

教学中,力求体现“初读感悟――入诗境、悟诗情――抒发诗情――即兴创编”的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畅谈感受

1.先听教师描述,再观看雪的图片,学生畅谈感受。

2.揭示课题:《下雪的早晨》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有特定的情感因素,教学中根据内容需要,渲染情境,再现情景,将学生引入所要学习的情境中,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思,激发求知的欲望。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悟

1.“这是个怎样的早晨?”,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学生反馈。

3.指导朗读“雪下着,下着,没有声音……”

三、走进诗境,感悟诗情

1.“在这雪花飘飞的早晨,诗人想到了什么?”,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诗歌。

2.学生反馈情况。

3.(出示夏天树林的图片)学生想象:这个小孩会做些什么?

4.出示描写小孩的诗句,让学生自由读读,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小孩?”“你从哪里感受了”。让学生自由畅谈。

6.指导朗读“一个小孩,赤着脚……”。

7.全班朗读 “看着雪花在飘飞,我想得很远,很远……”。

8.想象:“此时此刻,这个小男孩会在哪里呢?”

9.“诗人觉得小孩会在哪里呢?,全班朗读第三小节。

[诗歌意境幽微,有的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读诗,最要紧的是透过诗句唤起诗情,走进诗境,学习、积累诗的语言。重朗读而“不求甚解”,便于让学生以自己的独特见解领悟诗的意境;熟读成诵,是促使学生语言内化的最佳途径。

四、品读诗歌,升华情感

1.想象:你认为这个小男孩是谁呢?

2.为什么诗人会在下雪的早晨想到他呢?

五、自由创作,走进意境

我们常常在冬天想着夏天,在夏天想着冬天,你有这种经历吗?请你把想象的事情写下来。

[积累是为了更好地创作,在充分地听、说、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练一练笔,体验写诗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六、总结诗歌,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雪花飘飞——夏天的树林(小孩)

安静 天真

洁白 活泼

美丽 可爱

喜悦和期盼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生字,会读多音字“了”“铺”,能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重点难点: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当雪下了一夜,早上推开门的那一刹那,你会看到什么?你会想到什么?

生:畅所欲言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引入情境,使学生尽快融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诗歌讲了什么内容?

生:认真读文,指名回答

三、品读感悟

1、找出描写作者在下雪的早晨想到了什么?

生:慢慢地、静静地读一读诗歌,并画一画

2、你认为这段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生:学生进行交流并汇报:轻、快

3、读一读

生:指名试读,学生进行互评

4、指名有感情的朗读2.3节。

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并指名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感受童年的美好)

5、播放课件:

有关夏天的场景及部分夏天游戏图片

生:欣赏,想象的夏天树林中的画面。学生相互交流

6、指导朗读

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学生互评(小组互读,指名读)

7、你想过吗?文章中这个小男孩写的是谁?为什么?

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师: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将“夏天的小男孩”描写得这么惟妙惟肖?

生:根据理解课文回答

四、自由拓展

1、人们常常在冬天时想着夏天,夏天时想着冬天,你有过着类似的经历吗?

生:想一想,有条理的回答

2、读完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生:自我总结(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下雪的早晨》教学设计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