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麻雀找食儿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麻雀找食儿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麻雀找食儿教案1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向上跳,向前跳。
2.感受与老师、小伙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欢快的背景音乐。
2.高低不一的小方凳(表示大树)若干,小虫子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热身活动:
1.模仿小动物走路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学小动物走路吧!(小狗、小猫、小鸭、小兔子等等)
2.一起来学小麻雀
幼儿扮小麻雀,教师扮麻雀妈妈,听音乐模仿小麻雀动作:四散飞、跳一跳、吃虫、喝水等。
游戏“小麻雀捉虫”。
1. 每位幼儿自由选择一棵“树”作为自己的家,爬上“树”,当听到捉虫的信号时就跳下来,“飞”出去捉虫。
师:宝贝,现在你来当小麻雀,找一棵大树来当做你的家。不过,你在听到捉虫信号的时候,一定要飞出去捉虫子,要不然你会饿肚子的。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多次练习。动作指导:两脚并拢,稍蹲,轻轻跳下来。
3.请个别幼儿示范轻轻跳的方法。
游戏
1、游戏:小麻雀做客
引导幼儿去同伴的.“家”做客,鼓励幼儿尝试从高低不同的椅子上跳下。(动作指导:要跳得又轻又稳。)
2.游戏“大花猫来了”。
小麻雀从“树”上跳下来,四散飞,找食吃;听到“大花猫”的叫声,赶快飞回“树”上躲起来。
师:我们要轻轻从“树”上跳下来,别让“大花猫”听见。好吗?
师:孩子门,你们已经学会了从树上往下条的本领,现在可以自己到地上找东西吃了,要轻轻地从树上跳下来,别让小动物们听见,看到小动物来了,要赶快飞回树上躲起来。
3.放松活动:捉小虫。
教师撒小虫,幼儿四散在地上捉虫,捉完虫,四散地跟着教师飞回教室。提示语:“一只小麻雀也没被动物捉去,本领真大。狗走了,我们又可以去找吃的东西了。看,那儿有什么?……吃饱了吗?该回家了。让我们把虫带回家去吧!”
课后反思:
小班孩子喜欢各种动物,用动物作为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同时根据孩子们爱模仿的特点,本节课用麻雀妈妈这一角色带领小麻雀们学习本领,使幼儿更加形象、直观。
小麻雀找食儿教案2
活动目标:
学习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要求动作轻松自然。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重点和难点:
重点:轻松自然地往下跳。
难点:有兴趣地重复跳。
活动准备:
画有小树的椅子(与幼儿人数相等),布置成一片小树林。
画有大树的高低不一的椅子若干(30厘米左右)。
麻雀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小虫(数目是幼儿人数的3倍)。
猫、狗的纸袋偶各一个、录像机及磁带。
活动流程:
扮演角色活动身体——幼儿探索练习教师巡视观察——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启发引导—教师示范幼儿观察讨论——幼儿自由练习教师个别指导——幼儿选择各自目标练习、教师随机指导师生共同游戏提高兴趣密度——结束游戏放松身体
1、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1)幼儿扮小麻雀,教师扮麻雀妈妈,听音乐四散地在场中央飞。
(2)听音乐活动身体。
“飞过高山,飞过小河”。上肢运动模仿鸟飞)
“飞累了,找东西吃”。(体转运动找食)
“找到了,小麻雀吃虫了。”(下蹲吃虫状)
“吃饱了,高兴的跳起舞来了”。(扑扑翅膀转圈子)
2、幼儿探索练习,教师巡视观察。
每位幼儿自由地选择一棵树作为自己的家,从小椅上跳下来,边跳边摸索怎样又轻又稳地跳下来,教师则在一旁巡视观察,那些幼儿已能又轻又稳地跳下来,那些幼儿跳的动作还不协调,那些幼儿还不大敢跳。
3、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启发引导。
教师请2—3位幼儿站到前面示范给全体幼儿看:妈妈看见**跳得真好,现在我们看看他是怎样往下跳的?
(1)教师示范,幼儿观察讨论。
“这几只小麻雀,他们跳得又轻又稳,妈妈也来学一学”。教师示范讲解;并请幼儿一起参与讨论要求:“两只脚并拢,一蹬,轻轻地跳下来。”
(2)幼儿自由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全体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自由地选择他人的树练习,活动路线不限。提示语:“我们可以跳自己的树,也可以跳其他小麻雀的树。”教师重点辅导和鼓励能力弱的幼儿。
(3)幼儿选择各自的目标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教师出示高低不一的椅子,引导孩子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高度往下跳,用以满足那些能力较强的幼儿需求。提示语:“小麻雀,快来看,哪儿有一片高矮不一样的树林,你们可以从矮的树上往下跳,也可以飞到高的树上往下跳,看谁跳得又轻又稳。”
4、师生共同游戏,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和密度。
幼儿从树上跳下来,四散在地上找食,教师轮番出示猫和狗的纸袋偶抓小麻雀。提示语:孩子门,你们已经学会了从树上往下条的本领,现在可以自己到地上找东西吃了,要轻轻地从树上跳下来,别让小动物们听见,看到小动物来了,要赶快飞回树上躲起来。
活动结束
放松身体。教师撒小虫,幼儿四散在地上捉虫,捉完虫,四散地跟着教师飞回教室。提示语:“一只小麻雀也没被动物捉去,本领真大。狗走了,我们又可以去找吃的东西了。看,那儿有什么?……吃饱了吗?该回家了。让我们把虫带回家去吧!”